《拓銷篇》六大心法 拓銷緬甸增贏面
2017-07-07商情來源:陳宛頤 / 經貿透視雙周刊第471期
日期:2017年7月5日
商情內文:
緬甸正處於經濟重新起飛的階段,面對緬甸市場跳躍式的成長,若想成功打入,不妨掌握六大心法,依此做為拓銷及經商方針!
緬甸是臺灣的19倍大,現在正是緬甸要重新起飛的階段,有著各種待發展的產業,諸如產業鏈發展衍生的機械設備需求、食品加工等;但是在與國際市場脫節近半個世紀後,緬甸商業模式面臨的是跳躍式的成長,周邊產業皆未到位,例如緬甸直接從手搖式電話,跳躍到智慧型手機,略過了中間市話普及的階段。
正因如此,緬甸當地消費者往往不清楚自己到底「想要什麼」,建議臺商可以藉由「供給」來帶動市場「需求」,並提出整套解決方案,主動幫緬甸指導規劃,同時也讓緬甸認識什麼是好東西,積極創造新需求;如此一來,將比被動等待生意上門更有效。對於想進入緬甸投資的臺商,提供以下六大心法:
心法一》確立企業定位,慎選切入時點
臺商在前進緬甸之前,建議要先確立好企業本身在緬甸的定位:是將緬甸視為物流轉運中心,借重緬甸的優勢地理位置,成為前進南亞或東協其他國家的跳板?或是單純看中緬甸充沛且目前相對便宜的勞力成本,前來仰光工業區做來料加工等勞力密集型產業?抑或是瞄準緬甸的消費內需市場,看準市場的有效消費規模將從1,000萬人口成長至5,000萬人口的機會,前來打品牌?廠商須針對緬甸經濟發展的進程,選擇適合切入的時間點,事前的定位將是企業進入緬甸前必須思考清楚的。
心法二》注意法規更新,審慎評估風險
緬甸法規有待完善,新政府也加速法規改革,若有法規未載明之處,根據緬甸當地臺商業者表示,政府單位目前最常的處理方式即為「按照慣例」。現行緬甸《公司法》是1914年制定的,整體來說,是一部已超過100多年歷史的法律,為符合時代需求,緬甸政府正加速修訂中;另投資者關切關於外國人是否可以在緬甸買房的《公寓法》也已於去(2016)年1月22日通過議會,允許外國人在緬甸合法購買公寓。然法案公告至今,還沒有一個項目可以被認定為公寓的例子,公寓法尚有太多需要修正的地方,尤其是土地的問題。據悉細則將於今年內公布,建議有興趣進入緬甸市場的臺商隨時關注法規更新,採取審慎態度評估。
心法三》善用當地華僑,集結臺商網絡
緬甸有約300萬華僑人口,多諳中文,對於臺商來說。找翻譯並不困難。過去的數十年間,也有超過千名的緬甸留臺僑生,其中部分還領有臺灣身分證,對於臺灣倍感親切,交織出一張綿密的人脈商脈網絡。因此,不論在語言或是在地化方面,當地緬華人脈是臺商前往緬甸市場時,可以提供一臂之力的橋梁、立足的重要助力。
心法四》行事低調不鋪張,樂捐廣結善緣
華人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,但是也有大型企業集團。緬甸華人工商實務能力普遍高於緬甸人,在工商業中的實力可觀,因此經濟狀況普遍較緬甸人佳,但也因此容易招忌。多數華人都保持低調,並樂於捐贈。誠如仰光華僑所言,在緬甸,無論是大陸人、華僑或臺商,都被歸類為華人。因此,多做公益、協助街坊鄰居、行事低調不鋪張,都是華人處事要領。當地臺商也分享,「在緬甸投資不但比氣長,口袋也必須夠深。」
心法五》多方打聽!
緬甸的經濟、社會環境拜歷史與地理因素之賜,較附近國家複雜,商務徵信非常重要。初到緬甸,尤其需要多方打聽交易對象或投資夥伴的信用與實力。這些資訊無法在初件面就取得,因此要多花時間拜訪商界人士建立友誼,在喝茶聊天之餘自然就會獲得誠摯的建議。例如,花幾天和雲南籍華商交流,另外找幾天和粵閩籍華商會談,更可深入了解緬甸產業生態。
心法六》切勿以貌取人或輕視對方
緬甸的確缺乏資金,但是工商界人士的資產雄厚,遠非外界所能想像。尤其政商關係並非寫在臉上,即使緬甸的工商要人也常穿著隨意、居家儉樸。在緬甸待人接物,尤重以禮相待。
回新聞首頁